服务热线
0531-81288953
写在前面
产业链是经济发展的“生命线”。
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,
泰安市
深入实施“三个工程”,
突出特色,放大优势,
深挖潜力,聚点突破,
高质量推进产业链跨越发展步伐。
泰安市科技局深入贯彻落实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,做大做优做强输变电及电线电缆产业链(集群),按照“抓大培小、突破中间”总思路,以实施“三个工程”为抓手,突出特色,放大优势,深挖潜力,聚点突破,全面打好产业链发展攻坚战、持久战、精细战,高质量推进产业链跨越发展步伐。
深入实施“强链”工程
编制产业链发展规划。依托和君集团、中国电力科学院等高端智库,精准编制产业链(集群)发展规划,精确绘制产业链图、技术路线图、应用领域图、区域分布图,就产业布局、指标设立、招商策划、基金对接、智库建设、上市公司培育等工作制定具体行动方案。
开展培链强链行动。围绕产业链上游,加快布局供应链,针对元器件、钢材、铜材、铝材以及绝缘材料等大宗原材料采购,引导“链主”企业牵头搭建集中采购平台或成立采购中心,提升议价能力,降低产业链企业采购成本,实现低成本高质量采购。围绕产业链中游,加大输变电装备二次设备研发,鼓励企业开发电站自动化、变电站自动化、调度自动化、配电自动化、线路保护、主设备保护和电能计费自动化产品等二次设备新产品,不断开拓新市场。围绕产业链下游,面向电网建设的勘察设计、施工安装、检测调试和输变电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、运维等服务需求部署服务链,依托装备体系优势,通过数字赋能和模式创新,构建“装备制造+解决方案+运维服务”的产业新模式,不断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。
招大引强精准招商。依据产业图谱和产业链发展生态,按图索骥、靶向发力,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、关联性强、发展潜力大的优势项目,着力补齐产业链条短板,拉长产业链条优势,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和零碳化纵深发展。适时拜访特变电工总部、宝胜集团总部,共同策划企业新上项目和技改扩规项目,争取更多的项目和投资向泰安倾斜。协助链主企业泰开集团、特变电工鲁缆公司进一步梳理外部采购目录,择优选择部分产业链上游优质企业进行精准招商。精准策划招商,针对产业链上游的核心零部件和金属材料招引配套企业,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精准招引产业链下游企业,特别是输变电用户端和智能电网产品等相关企业。
打造高端示范产业园区。推动“两园一集群”建设。在新泰开发区推动以特变电工鲁缆公司为中心建设300亩的电线电缆配套产业园,在宁阳开发区以宝胜集团为中心打造输变电及电线电缆配套产业园,着力打造营业收入过百亿的特色产业园区。以泰开集团为核心,延伸培育和引进关联性强、成长性高的上下游项目,力争形成基础设施完备、配套功能齐全、产业布局合理、发展动力强劲的输变电及电线电缆产业集群。
深入实施“强企”工程
实施“链主”企业强核行动。围绕“链主”企业泰开集团、特变电工鲁缆公司发展,全力服务,精准引导,充分发挥核心竞争优势,带动整个产业发展。搭建“链主”企业与国内重点企业对接联系平台,招引一批基础好、前景好、规模大的产业链项目,在项目落地审批、金融、用地、工程建设等方面全力支持。
实施骨干企业突破行动。针对营业收入过亿元的35家企业,联合相关智库,实施企业倍增助力计划,采用“一企一策”,在营销模式、技术创新、企业管理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,通过新上项目和技改扩规率先实现倍增,重点企业实现几何级数增长。聚焦产业链空白点,围绕产供销等关键环节补齐产业链短板,打造产业链腰部力量,构筑产业未来发展的支撑力量。
实施中小企业培强行动。针对营业收入1亿元以下企业,引导中小企业走“专精特新”发展之路,通过专业化生产与“链主”企业、骨干企业建立密切协作配套关系,建立集中采购、协同制造、设备运维等多个联结平台,打造一批在技术、市场、产品、管理等方面具有国内先进水平、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群体,成为推动产业链发展的中坚力量。
实施规下企业提升行动。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,建立“小升规”培育库,每月进行跟踪,动态掌握培育企业最新情况,及时了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。开展“企业门诊”活动,“一对一”精准帮扶,“点对点”跟踪问效,不断强化对培育企业的精准服务、政策扶持和业务指导,实现“应升尽升”,不断壮大规模企业数量,力争2022年“小升规”企业达到12家。
实施上市企业培育行动。整合行业协会、产业联盟、产业商会等资源,对拟上市企业进行精准培训、开展上市辅导。加大推进泰安众诚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进程,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、规范解决存在问题,年内加快完成辅导备案和审核。引入外脑智库对泰和电力、赛特电工、汇海电工等企业进行调研诊断,提前规范,做好上市谋划。
深入实施“要素保障”工程
科技赋能产业发展。对产业链内创新能力强、研发水平高的企业,支持与大院大所的科技合作,争创国家、省重点实验室、院士工作站等重大创新平台。帮助泰开集团申报省级技术创新中心,提升研发实力。支持企业“揭榜挂帅”,承担国家、省重大创新工程项目,突破一批“卡脖子”关键核心技术,引领支撑企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,推动产业链高效益、高质量发展。
加大引才育才力度。积极推动各县市区、有关功能区建立人才绿色通道服务机制、“人才公寓”“人才社区”建设,让人才愿意来、留得住。发挥国家“万人计划”领军人才、泰山英才领军人才等高端人才资源优势,实施“假日专家”“人才飞地”等柔性引才机制。推进产学研人才培育体系建设,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加强合作,合力打造高层次交流平台,搭建产教联合培养平台。
强化金融支持。充分发挥科技贷优势,建立银企对接机制,将重点培育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优先推荐给金融机构,缓解企业融资难题。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、商业可持续原则,创新开发适应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,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。
强化营商环境打造。深入开展“我为企业办实事”活动,建立企业诉求动态管理台账,畅通企业对上沟通渠道,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。创新产业生态服务链,联合多部门引进工业设计、人才培训、企业管理、市场规划、法律咨询等各类服务平台机构,着力优化产业生态。深入落实“绿卡”制度,优化项目帮代办服务,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最优服务和最大方便,营造务实高效的营商环境。
深入推动规上企业智能化技改。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、产业数字化,大力推行“技改+”模式,引导企业在装备数控化、车间数字化、工厂智能化、链条平台化、集群生态化等方面找路径、提层次,为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、数字化技改全覆盖奠定良好基础。
用好用活开放合作平台。支持“链主”企业、骨干企业抢抓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、黄河战略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战略等重大机遇,科学布局产业链条发展。引导企业用好“泰山产业会客厅”“泰山国际登山节”等平台,积极开展产业推介活动。(来源:泰安市科技局)